1月10日下午,校党委书记陆林到工程研究院现代分析测试中心、马鞍山经开区政务服务中心、大学科技园嘉善园区围绕“四个亮明”行动和“五比一争”活动落实情况及园区企业运行情况进行调研督导,组织部负责人和工程研究院领导班子成员参加。
在现代分析测试中心,陆林来到业务接待大厅,详细询问了测试人员工作职责,党员示范岗设置情况,科研、教学样品测试工作流程,考察了现代分析测试中心大型仪器设备共享平台运行情况,充分肯定了测试中心为全校师生教育科研提供优质理化分析测试服务,为社会提供准确的分析测试及研究报告。陆林强调,测试中心不仅要以构建高水平公共分析测试平台为目标,促进大型仪器的资源共享和跨学科的交叉研究,提高仪器的使用效率,促进全校教学与科研水平的提高,为广大师生提供良好的科研教学服务,还要面向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积极为开展技术服务和交流合作提供研究平台,为企业新产品研发、新技术应用等提供科学依据,充分体现我校服务社会的强大功能。
在马鞍山经开区政务服务中心,陆林重点考察了大学科技园开设的综合服务窗口党员亮明身份、服务亮明承诺等情况,详细了解了登记企业注册业务办理、专利咨询、人才需求、平台共享等情况。陆林强调,企业服务部门要进一步加大工作力度,切实落实好“一件事一次办”,大幅减少办事环节、申请材料、办理时间和跑动次数,更好地满足群众企业办事需求。
在大学科技园,陆林参观了展厅,观看了大学科技园宣传片并实地考察了科技园入驻企业的生产经营情况,听取了企业负责人的情况介绍,详细了解了企业在生产经营、技术研发、人才需求等方面的主要情况及存在的困难问题。陆林充分肯定了大学科技园在平台建设、成果转化、成果落地、企业孵化等方面所取得的成绩,鼓励大家持续发扬“积极探索、大胆实践、优质高效、团结务实”的优良作风,提升园区科技服务水平和管理效能。
随后,陆林与工程研究院领导班子成员、现代分析测试中心负责人、支部书记代表、教师代表、研究生辅导员、大学科技园工作人员进行座谈交流,听取了工程研究院“四个亮明”行动和“五比一争”活动开展情况的汇报以及与会人员的交流发言,充分肯定了工程研究院积极响应校党委号召、深入推进“四个亮明”行动和“五比一争”活动所取得的阶段性成效,对园区企业运行情况给予积极评价。
陆林指出,在本次“四个亮明”行动和“五比一争”活动中,工程研究院作为我校对外交流、服务社会的重要窗口,思路清、行动快、办法多、效果好,为全校院级党组织作出了示范、树立了标杆。希望工程研究院党委始终坚持把政治建设放在首位,进一步增强责任意识,压紧压实党委主体责任,突出党建引领,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激励大家把工作当作事业来追求,当作学问来研究,当作品牌来打造,当作口碑来持久,以饱满的精气神进一步提升管理效能,争创最佳业绩。要进一步提高工作站位,按照坚守信念、坚持梦想、坚定信心、坚韧不拔总要求,聚焦培育时代新人和服务重大需求主题,拉抬标杆、等高对接,踔厉奋发、勇毅前行,主动走出去,服务长三角。要把思想政治工作作为日常工作的重要方式,进一步激发广大党员和师生员工的积极性、创造性。要进一步创新方式方法,因事而化、因时而进、因势而新,切实做好各项工作。要进一步加强制度保障,健全完善各项工作体制机制。
陆林强调,工程研究院作为我校科学研究与服务社会的综合平台,对于促进学校内涵式高质量发展、提高学校科学研究与服务社会能力、加快社会创新体系建设具有重要意义。要以开展“四个亮明”行动和“五比一争”活动为契机,依托学校学科优势,进一步整合校内外优质科研资源,紧扣国家发展战略及地方经济社会发展需求,积极构建科研组织与平台,建设高水平研发团队,开展科学研究与技术创新,促进科研成果产业化,为经济社会发展作出贡献,不断支撑、推进学校学科建设发展。要立足科学研究、技术创新、设备共享、成果转化、人才培养“五大平台”,统筹、拓展好大学科技园及省内外实体平台,管理好冶金减排与资源利用教育部重点实验室、现代表界面工程研究中心以及现代分析测试中心等内设机构,以一流的环境进一步激发大家提高安全意识,进一步强化风险防范,进一步筑牢实验室和园区安全防线,严格落实实验室和园区各项规章制度,严格规范实验室和园区安全管理,确保各类实验室和园区安全运行。现代分析测试中心要践行“科学公正、准确高效”、“爱岗敬业、乐于奉献”、“开放共享、热情服务”承诺,以“热情、规范、精准、高效”为服务宗旨,为学校科学研究、人才培养提供技术支撑。大学科技园是我校服务社会的重要窗口,是科技人员创新创业的重要载体,是校政企资源融合共享的枢纽平台,要紧扣“创新资源集成、科技成果转化、科技创业孵化、创新人才培养、开放协同发展”五大功能建设与运行,建设好博士后科研工作站、院士工作站,源源不断培养科技产业人才团队。要始终聚焦大学科技园功能定位建设,全力推进省级大学科技园二期建设,早日把大学科技园建设成国家级大学科技园,最大限度地发挥我校对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支撑、引领作用,助力安徽“三地一区”“七个强省”建设,成为地方产业科技创新的可靠引擎、促进融通创新的主要平台、区域创新体系的重要力量,促进学校学科链、人才链、创新链、产业链深度融合,以一流的服务成效为地方产业高质量发展聚势赋能,为国内知名特色高水平大学建设贡献力量。
(来源:安徽工业大学)